返回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623章 跨洋协作:海外航空产业的新坐标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360小说]https://m.360xsl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2024年9月13日晚,杭城的夜色被星宁大厦的霓虹灯光照亮。沈知意坐在2200平别墅书房内,落地窗外的城市灯火与电脑屏幕上的数据交相辉映。她轻点触控板,全息投影中浮现出A国西海岸的卫星地图,标注着即将破土动工的星宁客机海外生产基地——这是星宁集团首次在海外与本地企业深度合作,也是中国航空制造业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。

    “沈总,A国商务部刚刚确认合作协议。”助理的声音从量子通讯器传来,“他们对合资企业的规划非常满意,称这将是‘改变A国航空格局的世纪项目。”沈知意调出协议文件,条款清晰列明:星宁集团提供量子导航、超导体材料等核心技术,A国老牌航空企业负责本土市场渠道与供应链整合,双方共同研发适应北美需求的新型客机。

    技术出海:重塑海外航空生态

    在A国洛杉矶的一场行业峰会上,星宁集团的宣传片引发轰动。大屏幕上,量子芯片如何让客机实现自主避障,超导蒙皮怎样降低空气阻力,全息客舱如何将飞行变为沉浸式体验……每一项技术都让在场的航空巨头们屏息。“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合作,”A国合作方CEO在演讲中激动地说,“星宁带来的是一场航空工业的革命!”

    更具颠覆性的是生产模式。星宁将杭城基地的量子智造系统复制到A国,智能机械臂通过5G+量子通讯与中国总部实时联动,生产误差控制在0.01毫米以内。“以往我们生产一架客机需要半年,”项目负责人展示着规划图,“现在有星宁的技术加持,周期缩短至三个月,成本降低40%。”

    文化融合:打造全球化航空范本

    合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同样引发热议。沈知意坚持“双向融合”原则:管理层中中美籍高管各占50%,员工培训课程既包含中国的“工匠精神”,也融入A国的“创新文化”。在洛杉矶的办公室里,中式屏风与美式极简风格的办公桌相得益彰,员工食堂同时供应西湖醋鱼和汉堡。

&

第623章 跨洋协作:海外航空产业的新坐标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