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 苏家屯来援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360小说]https://m.360xsl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> nbsp尘土中隐约可见黑压压的人群,锄头、铁锹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光。
nbsp“爹!“
nbsp苏建军见到自家老爹,第一时间从为首的牛车上跳下来,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老爷子面前。
nbsp他黝黑的脸上满是汗水和尘土,眼睛里却燃烧着怒火。
nbsp“爹,大哥和明德怎么样了?“
nbsp老爷子拍了拍二儿子的肩膀,目光扫过陆续停下的牛车和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的村民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nbsp王桂香带着妇女们从后面的牛车上跳下来。
nbsp“老爷子!“
nbsp王桂香声音洪亮,引得周围路人纷纷侧目。
nbsp“咱们的人都到齐了,您说咋办就咋办!“
nbsp老爷子点点头,目光如炬地扫视着这群风尘仆仆的乡亲。
nbsp他们中有六七十岁的老人,也有十七八岁的小伙子,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愤怒和决心。
nbsp“乡亲们。“
nbsp老爷子的声音不大,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。
nbsp“我苏大山感谢大家大老远赶来。明德那孩子现在医院躺着,大夫说没生命危险,但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!“
nbsp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愤怒的附和声。
nbsp“对!不能就这么算了!“
nbsp“欺负到咱苏家头上,找死!“
nbsp“老爷子您说咋办,咱们听您的!“
nbsp老爷子举起手,示意大家安静。
nbsp“咱们是去讲理的,不是去打架的。“
nbsp他转向苏建军。
nbsp“牛车都检查过了?“
nbsp“检查过了,十二辆,每辆都结实着呢!“
nbsp苏建军拍着胸脯保证。
nbsp“好。“
nbsp老爷子眼中闪过一丝精光。
nbsp“把横幅都挂起来,牛车排成一排,咱们慢慢走。记住,到了地方,谁也不许动手,就坐在那儿,把他们的门给我堵严实了!“
nbsp王桂香插嘴道。
nbsp“老爷子,咱们妇女都带了干粮和水,够撑两三天的!“
nbsp老爷子赞许地点点头,转向人群中的几个半大小子。
nbsp“狗蛋,铁柱,你们几个腿脚快的,等会儿分散开,看到有拿相机的记者,就把人引过来。“
nbsp他又对老支书说。
nbsp“老哥,你带着几个上年纪的,跟着我坐在最前面。他们要是敢动手,咱们坐在那,看他们有没有这个胆!“
nbsp老支书咧嘴一笑,露出仅剩的几颗黄牙。
nbsp“放心吧大山,我这把老骨头还硬朗着呢!“
nbsp一切安排妥当,老爷子拄着拐杖,翻身坐上打头的牛车。
nbsp苏建军一挥鞭子,牛车缓缓启动,后面十一辆牛车依次跟上,再后面是步行的人群。
nbsp队伍浩浩荡荡地向纺织厂进发,横幅在风中猎猎作响。
nbsp沿途的路人纷纷驻足观望,有人小声议论,有人掏出笔记本记录,更有几个背着相机的记者模样的人快步跟上队伍。
nbsp“那是...军功章?“
nbsp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指着老爷子胸前的勋章,惊讶地对同伴说。
nbsp“看这架势,纺织厂要倒大霉了...“
nbsp同伴低声回应。
nbsp队伍行驶半个多小时,转过最后一个街角,纺织厂高大的铁门出现在视野中。
nbsp门口几个保卫人员看到这阵势,脸色大变,转身就往厂里跑。
nbsp老爷子从牛车上站起来,声音洪亮。
nbsp“停车!按计划行事!“
nbsp十二辆牛车立刻一字排开,将纺织厂大门堵得严严实实。
nbsp村民们默契地分成几组。
nbsp青壮年坐在最外围,形成人墙。
nbsp妇女坐在中间,举着横幅。
nbsp几个半大小子则机灵地穿梭在人群中,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。
nbsp老爷子拄着拐杖,带着几个七八十岁的老人,缓步走到大门正前方。
nbsp苏建军急忙拿过来几个小板凳,让这几位老人坐下。
nbsp苏老爷子将军帽端正地戴好,胸前的军功章在夕阳下闪闪发光。
nbsp“都坐下,别出声。“
nbsp老爷子低声吩咐。
nbsp“没人来给咱们一个交代,咱们就不起来。“
nbsp整个抗议行动井然有序,没有喧哗,没有暴力,只有沉默而坚定的存在。
nbsp这种纪律性让围观的市民和闻讯赶来的记者都感到震惊。
nbsp一个背着相机的年轻记者挤到前面,举起相机就要拍照。
nbsp狗蛋立刻迎上去。
nbsp“记者同志,您可得好好拍!我爷爷是抗战老兵,胸前那些勋章可都是真家伙!“
nbsp记者惊讶地看向老爷子,镜头对准了他胸前的勋章。
nbsp老爷子适时地抬起头,沧桑的脸上写满了坚毅。
nbsp“老人家,能采访您一下吗?“
nbsp记者蹲下身,掏出笔记本。
nbsp老爷子微微点头,声音不大却字字铿锵:“我孙子苏明德,被纺织厂王副厂长的儿子打成重伤,现在躺在医院里。我儿子苏建国带人来讨说法,反倒被他们打伤。今天,我们苏家屯全村老少来讨个公道!“
nbsp这番话立刻引起了周围记者的注意,更多的相机对准了老爷子。
nbsp34;老人家,能跟我们说说您的故事吗?34;
nbsp《四九城日报》的资深记者李卫国将话筒递到老爷子面前。
nbsp他注意到老人军装上别着的几枚勋章,其中一枚“独立自由勋章”格外显眼。
喜欢。
第37章 苏家屯来援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