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235章 独孤书院(二)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360小说]https://m.360xsl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启道十年·三月廿七,宜动土,宜会友,忌闭门。

    nbsp孟丘背着《正气论》竹简,腰间正心剑随着步伐轻晃,剑穗上系着的桃花标本已风干成淡金色。

    nbsp威瀚走在身侧,玄色锦袍外罩着件粗布短打,怀里鼓鼓囊囊塞着勘测用的罗盘。

    nbsp两人穿过城南门时,守兵们纷纷挺直腰杆,目光落在他们身后跟着的八抬大轿上,轿帘掀开一角,露出鎏金道纹,正是皇朝工部派来的首席匠人陈墨。

    nbsp望岳山距城三十里,原名“望乡山”,因山势如人负手望乡而得名。

    nbsp此刻晨光初绽,山体被薄雾笼成青紫色,山脚下的桃林已开了七成,粉白花海中隐约可见几间茅屋,袅袅炊烟正从竹烟囱里钻出来,在桃树梢上凝成淡淡的云。

    nbsp“哟,这不是孟公子!”茅屋里钻出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,手里攥着把野花,

    nbsp“昨儿阿爹说有贵人来,让我摘些桃花酿蜜饯!”她踮着脚将花束塞进孟丘怀里,发间的红头绳扫过他手背,带着春日阳光的温度。

    nbsp威瀚蹲下身,从袖中摸出块芝麻糖:“小铃铛乖,你阿爹呢?”

    nbsp“在山上砍藤!”小女孩咬着糖,含糊不清地指了指东侧山崖,“说要给书院搭架子!”

    nbsp孟丘心头一暖。自昨日张贴告示后,已有三十余户山民自发前来帮忙,有的送木料,有的领路,就连七岁的小铃铛都知道要“给读书的大哥哥们准备甜果子”。

    nbsp他望着漫山遍野的桃花,忽然想起《正气论》里写的“民气即士气”,此刻山风掠过花海,掀起此起彼伏的花浪,竟似千万双手在鼓掌。

    nbsp陈墨的轿子在桃林边缘停下。这位年逾六旬的老匠人拄着紫檀拐杖走出来,目光在孟丘腰间的剑穗上停留片刻,忽然抚掌笑道:“当年老朽参与修建皇宫时,也见过这般青气。”

    nbsp“陈师傅见笑了。”孟丘抱拳行礼,“还望您不吝赐教。”

    nbsp陈墨摆摆手,从轿中取出一卷三丈长的绘图纸,往草地上一铺:“先看地势。望岳山分三脉,中峰如笔架,东峰似砚台,西峰像卷轴——天生的文运之地。”

    nbsp他用拐杖尖戳了戳中峰与东峰之间的峡谷,“此处名为‘流云涧,终年云雾缭绕,若在此处建‘格物堂,引涧水入渠,可做水力磨坊,供学子研习器械。”

    nbsp威瀚眼睛一亮:“妙极!昨日我还在想,如何让格物科的学子直观感受‘水轮转速与齿轮配比,这下有现成的活水了!”

    nbsp孟丘却盯着西峰下的一片洼地,那里遍布怪石,却有几株苍松从石缝中钻出,枝干扭曲如铁:“陈师傅,此处为何气场迥异?”

    nbsp陈墨眯起眼,从袖中取出个青铜罗盘,指针突然急速旋转,最终指向洼地中央的一块菱形巨石:“此石名曰‘醒世岩。”

    nbsp他示意随从搬开巨石,果然见底面刻着密密麻麻的蝌蚪文,虽历经风雨,仍有微光流转。

    nbsp威瀚凑近一看,忽然惊呼:“是《民本疏》残篇!”那些文字竟与凡道院藏书阁中记载的如出一辙。

    nbsp孟丘伸手触碰石面,指尖忽然传来震动,仿佛有万千人在同声诵念“民为邦本”。

    nbsp他心中一动,想起前日紫气东来的异象,此刻阳光穿过云层,恰好落在醒世岩上,那些文字竟如活物般游动起来,在地面投下一片青紫色的光影,光影中隐约可见耕牛犁地、学子捧书、匠人铸器的画面。

    nbsp“天意如此。”陈墨低声道,“此处可建‘仁政殿,将历代恤民之策刻于石壁,让学子每日必经此处,脚下踩着的,便是‘道统的根基。”

    nbsp众人正商议间,山脚下忽然传来喧闹声。孟丘循声望去,只见十几个村民抬着块一人高的石碑,石碑上“望岳”二字已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,却隐约可见背面刻着的太极图。

    nbsp为首的樵夫抹了把汗,“俺们寻思着,书院是讲大道的地方,这碑虽旧,倒也合衬!”

    nbsp威瀚抚掌笑道:“正合我意!将这碑立在书院正门,正面刻‘独孤书院,背面再请孟兄题上‘兼容并包四字,如何?”

    nbsp孟丘望着石碑上若隐若现的道纹,忽然想起威瀚说的“九经科”。

    nbsp他抽出腰间竹笔,蘸着桃花瓣上的露水,在碑侧空白处写下一行小字:“仁为根,正为

第235章 独孤书院(二)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