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燕山血旗: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381章 重建的不是城是规则(下)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360小说]https://m.360xsl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“下一个!”

    nbsp庾家老太君被抬至此处。这位曾掌控燕京布市达三十年之久的老妇人,此刻瘫卧在担架上,口中喃喃自语:“老身持有先帝赐予的免死铁券……”

    nbsp“查!”

    nbsp韩仙厉声喝道,“庾氏地窖中藏有火油两百桶!”

    nbsp当绞索套上那布满皱纹的脖颈时,台下再度爆发出欢呼声。

    nbsp当下,只要与纵火有所关联,在燕京百姓眼中便是罪大恶极的行径,他们借此宣泄着失去的愤懑。

    nbsp次日正午时分,谢家地窖的地砖悉数被撬开。

    nbsp当第一个装满银锭的箱子被抬出时,围观的人群发出惊呼声。

    nbsp负责该区域的燕山军小旗即刻敲响铜锣,并派人向上级通报:“依照燕山军军令!挖出财物者,予以奖赏;藏匿私吞者,与纵火犯同罪!”

    nbsp一个身形瘦骨嶙峋的青年突然扑向银箱,喊道:“这是我祖上——”

    nbsp他的喊声戛然而止,燕山军士兵的刀尖已然抵住他的喉咙。

    nbsp韩仙缓步走来,身后跟着手持陌刀的李陌,手中抢过他手中发黄的地契,说道:“你称这是你家的?你如何证明?”

    nbsp他转向围观的百姓,“看来我们又擒获了一名纵火同谋。”

    nbsp青年被拖走时,他的家人拼命向人群深处躲藏。

    nbsp一名士兵举起火把,当众烧毁了那张地契。

    nbsp灰烬飘落于银锭之上,宛如一层死亡的印记。

    nbsp与此同时,在通州城外的临时医棚里,军医正在为一个发烧的男孩敷药。

    nbsp孩子的母亲紧张地注视着他手上的动作,问道:“大夫,我男人今日前往北城清理,能否多领一碗草药?”

    nbsp郑三木并未抬头,熟练地用草绳绑好药包,说道:“拿竹牌来换。”

    nbsp女人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三块刻有记号的竹片,这是她全家一天的劳动凭证。

    nbsp“不够。”

    nbsp军医指着角落里的水缸,“去清洗二十捆绷带,可再换一碗。”

    nbsp女人抱起水桶时,远处传来连绵不绝的号子声。

    nbsp三百名青壮正在挖掘一条横贯城外的排水沟,这是张克下令建造的“防疫渠”。

    nbsp燕山军的士兵每隔三个时辰便会往沟里撒石灰,刺鼻的白烟升腾而起,在阳光下形成一道雾墙。

    nbsp燕京城北,埋尸队的王老五用石灰在断墙上画了个歪斜的“三角形”。

    nbsp身后两名壮汉立刻用铁锹撬开焦黑的梁柱,三具蜷缩成焦炭的遗体滚落出来。

    nbsp“造孽啊……”

    nbsp王老五习惯性地念叨着,手上的动作却未曾停歇。

    nbsp他迅速地将遗体装进草席,系上标有“丙七坊”的木牌。

    nbsp这是今日第十七个标记点,意味着他能多换半斤盐。

    nbsp不远处,妇女们正在分拣砖瓦。

    nbsp李婶子突然尖叫一声——她掀开的瓦砾下露出半截金镯子。

    nbsp按照燕山军的规矩,发现财物并上交者可获得“粥牌”,这是当下燕京周围通用的临时配给凭证。

    nbsp但还未等她伸手,坊正老赵的鞭子已然抽了过来:“作死呢?想成为纵火犯同党?别连累街坊。”

    nbsp李婶子颤抖着退开。

    nbsp两个燕山军士兵走上前来,用木箱收走金镯,往她手中塞了五块竹牌。

    nbsp夕阳西下之际,运河畔新建的第二座“福报仓”粮仓前排起了长队。

    nbsp百姓们紧攥着“粥牌”,眼巴巴地望着粮垛上那面“多劳多得”的大旗。 <

第381章 重建的不是城是规则(下)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