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挂了99次之后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一百九十四章 万物之灵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360小说]https://m.360xsl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人虽然自诩为万物之灵,说什么斗天斗地,实则很多时候还是弱的很,肉体很弱,怕冷兵器,也怕热武器,一个高空坠物都有可能要人命!

    nbsp人类,在大自然面前,在滚滚的大势面前,只是一个小小的沙砾,不得不随波逐流。

    nbsp这一点不光是庶民如此,就连最尊贵的皇帝也是如此!很多时候完全就是无能为力。

    nbsp姜家长房的人同样也是如此,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一次姜家长房能够躲过,是因为有姜涵暗中帮助过的原因,姜家长房算是开了挂,才算是有机会可以报仇。

    nbsp如果姜家长房的人要是没有挂,在君权至上的年代里,姜家真的有可能被算计到全家俱灭的情况。

    nbsp要知道新朝建立之后,开国皇帝就对臣子忠君大肆提倡,甚至给与的奖励也是一再加码。

    nbsp这一切都是为了皇帝的统治,做皇帝的人大都不傻(某个说出来何不食肉糜的傻皇帝除外),就想着怎么驯化臣子。

    nbsp但这种驯化并不多么成功,谁让某人一句话: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给活不下去的人留下了一个火种。

    nbsp做皇帝的人最欣赏的一句话,大概率是:雷霆雨露皆君恩,可以说这一句话让民众和臣子们在君臣之战中处于劣势。

    nbsp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雷霆就是君王对臣子可以下杀手,雨露则是君王对臣子要赏赐,臣子不管是面对杀手还是赏赐,都要当成恩赐!

    nbspEMMMMMM!一朝一朝更新换代,每一任开国皇帝都对于自己的臣子们带着几分提防,毕竟他们曾经也是旧朝的臣子,结果造反后成为皇帝,成为统治阶层的最顶层存在。

    nbsp皇帝自然不愿意自己的臣子也走上这一条路,因此才会有了儒家的大兴,三纲五常开始大行其道。始见于西汉董仲舒,「三纲」指父子、君臣、夫妻之间的人际关系,「五常」指人类五种恒常的本质,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(1)。

    nbsp刚开始提出三纲之时,并不是意味着子对父,臣对君,妻对夫要有着完全不能反对的能力,要是把包括孔子孟子等写的儒家典籍都查一遍,就会发现没有说出来:君叫臣死,不敢不死,父叫子亡,不敢不亡,这种让人无语的话。

    nbsp合着只因为双方地位的不同,占据优势地位的人就不需要在意礼法律法,可以任意践踏低位置的人?

    nbsp三纲的解释早期更注意人性,讲求平等,比如说陈普是这么解释三纲:「国家天下必君父夫先正,而后臣子妇随之而正也。以家国天下之责而言,则君正而后臣正,父正而后子正,夫正而后妇正。自古及今,盖无不然。」

    nbsp也就是上位者不能自己做错了事,却要求臣子儿子妻子处处尊重一个不愿意承认自己做错事情的人。

    nbsp随着皇帝集权的增加,更想要掌控臣民的想法,怎么掌控?自然是通过一个个读书人。

    nbsp从元明开始,三纲渐渐只束缚弱势那一方:臣子和皇帝,儿女和父母亲,妻子和夫君,要求弱势一方要无条件服从。

    nbsp后来很多民众也都记住了一句话:君叫臣死,不敢不死,父叫子亡,不敢不亡,这句话来自哪里?

    nbsp儒家典籍并没有找到相应的出处,倒是有三本十分出名的演义小说里出现了这句话。

    nbsp但做皇帝的人知道后大喜,十分乐意自己的臣子把这个牢记在心里,也就让自己统治十分顺利,今上不就是依仗着皇帝的名头算计姜大将军?

    nbsp就像是某个皇帝非要在前线抗金的将领回来,之所以这么做,是怕将领一个用力过猛,打到异族人那里,把被异族人抓走的两个前任皇帝救回来。

    nbsp事实上将领抗金后的名声太好,好到皇帝有些忌惮,还要皇帝也不看好将领的北伐,生怕那些异族人火了,再一次打过来抓住皇帝泄怒。

    nbsp诸多理由都让皇帝看着那个将领不顺眼,干嘛急着征北?干嘛急着把两个前任皇帝接回来?干嘛想着夺回北方的土地?

    nbsp越想越是觉得那个将领太可恨!皇帝就想要杀掉对方,而他的狗腿子——那个奸相抓人时,根本没有什么理由,完全就是莫须有的罪责。

    nbsp莫须有的罪名啊!可笑!那个将领接到退兵的命令明知道自己会死,还是回到京城,最终死在奸相和皇帝手里,北伐彻底失败。

    nbsp说到底是那个皇帝不在意自己的父亲和兄长的情况如何,也不在意被强占了地方的民众如何,只在意自己的待遇和利益。

 

第一百九十四章 万物之灵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