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246章 微妙博弈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360小说]https://m.360xsl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自心惊,这位年轻统帅的政治嗅觉,竟如此敏锐。

    nbsp夕阳西沉,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。

    nbsp在这权力与谋略的博弈中,谁才是真正的赢家?或许,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。

    nbsp与大食这一战,唐朝必然会派出最善战的统帅。放眼朝野,眼下只有两人最为合适,王忠嗣与李乾。

    nbsp王忠嗣威震天下,一生征战数十次,未尝败绩。唯一的遗憾便是当年未敢攻打石堡城,但这小小的瑕疵,在赫赫战功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
    nbsp李乾虽未独立统率过大军,但平定吐蕃一役已充分展现其非凡的谋略才能。若由他领军西征,必能胜任。

    nbsp“监军,您会争取统军出征吗?”李光弼瞪大眼睛,急切地询问。郭子仪也目不转睛地盯着李乾。这个问题太过重要,他们迫切想知道答案。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    nbsp“我自然想。”李乾沉吟道,“击破大食这等壮举,哪个大唐男儿不向往?不过最终决定权在陛下手中。”

    nbsp“正是!”郭子仪和李光弼连连点头,深表赞同。

    nbsp“但觊觎这兵权的绝不止我和王忠嗣。”李乾眼中精光闪烁,心中暗下决心:“无论如何,我定要力争到底!”

    nbsp若能成功统军西征,一举击破大食,那将是不世奇功。

    nbsp届时声望必将如日中天,解决“安史之乱”也将水到渠成。因此,李乾绝不会轻言放弃。

    nbsp“统军西征是千载难逢的机会。”郭子仪掰着手指数道,“安禄山必定会跳出来争,那个靠女人上位的杨国忠也不会闲着。若非高仙芝被困西域,他也会力争。”

    nbsp“那你觉得谁最有希望?”李光弼追问道。

    nbsp“依我看,最终人选非王忠嗣即监军。”郭子仪分析道,“王忠嗣的才干毋庸置疑,监军也令人放心。更重要的是,监军年富力强...”

    nbsp他顿了顿,委婉地说:“最终要看陛下如何安排...身后之事。”

    nbsp这“身后之事”自然是指李隆基的传位大计。

    nbsp郭子仪点到即止,但三人都心知肚明,这场统帅之争,不仅关乎个人荣辱,更牵动着大唐未来的权力格局。

    nbsp李隆基虽不服老,却不得不面对岁月无情的现实。

    nbsp他深知,是时候为太子李亨铺路了。

    nbsp此次西征大食,正是为太子物色辅佐重臣的绝佳机会。

    nbsp可以预见,此次出征的统帅必将成为李亨一朝的中流砥柱,肩负起辅佐新君的重任。

    nbsp李乾最大的优势在于年轻,年轻既是资本,也是变数。他完全有能力为太子保驾护航,但正因来日方长,李隆基也未必会让他立即担此重任。

    nbsp这其中的权衡,全在帝王一念之间。

    nbsp“郭将军所言极是。”李乾暗自思忖,无论结果如何,他都不会轻易放弃这次机会。

    nbsp唐军在大非川短暂休整后,继续向河湟之地撤退。

    nbsp穿过石堡城,很快抵达目的地。按照李隆基的旨意,李乾在此将军权移交给王忠嗣,率领龙武军及有功将士启程前往长安。

    nbsp二十万大军驻守河湟,自然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统帅坐镇。

    nbsp王忠嗣虽重掌兵权,心中却五味杂陈。

    nbsp一方面,他距离西征统帅之位似乎近在咫尺;另一方面,李隆基未召他回京参加庆典,显然对他当年不敢攻打石堡城一事仍心存芥蒂。

    nbsp与王忠嗣的复杂心情形成鲜明对比,李乾一行回京途中,所到之处尽是欢腾的海洋。

    nbsp百姓们自发聚集在道路两旁,高喊着:“英雄凯旋了!”

    nbsp“大唐的英雄们回来了!”

    nbsp欢呼声此起彼伏,响彻云霄。

    nbsp将士们昂首挺胸,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。

    nbsp这支凯旋之师,不仅带回了吐蕃的战利品,更带回了大唐开疆拓土的荣耀。

    nbsp而在这荣耀背后,一场关于权力与未来的博弈,正在长安城中悄然酝酿。

    喜欢。

第246章 微妙博弈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