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3章 东西两线的抉择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360小说]https://m.360xsl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尼泊尔虽小,多高山密林,国力微弱,即便归顺对大唐助益有限。
nbsp但土地从来都是多多益善,哥舒翰与李乾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,心中已有定见。
nbsp“你们有何要求?”哥舒翰开门见山。尼泊尔主动归降,必有所求,此事需先问个明白。
nbsp“任凭大唐处置。”使者小心翼翼地回答,竟是无条件投降。看来尼泊尔确实被大唐的雷霆手段吓破了胆。
nbsp这也难怪,与吐蕃相比,尼泊尔国力相差十万八千里。
nbsp连吐蕃这样的高原霸主都被大唐所灭,小小尼泊尔怎能不惧?吐蕃尚且不是大唐对手,尼泊尔又能拿出什么筹码?
nbsp“当真没有其他要求?”李乾再次确认。
nbsp使者迟疑片刻,终于开口:“听闻大唐物阜民丰,若能让吾王定居长安,于愿足矣。”
nbsp这哪里算得上条件?即便使者不提,大唐也会如此安排。赐予美宅良田,让尼泊尔王在长安安享富贵,本就是大唐对待归顺者的惯例。
nbsp“准了。”哥舒翰郑重应允,“大唐从不亏待真心归顺之人。只要尼泊尔王诚心归顺,他的心愿自会得到满足。”
nbsp“谢大帅!谢监军!”使者喜出望外,终于抬起头来,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。他望着哥舒翰和李乾,如同瞻仰神明,满脸崇敬。
nbsp长安的繁华富庶天下闻名,能成为大唐子民是莫大的荣幸。
nbsp放眼天下,虽有吐蕃、大食这样的强国,但其都城远不能与长安媲美。对贫穷的尼泊尔王而言,定居长安简直是天大的福分。
nbsp“大帅所言,一言九鼎。”李乾进一步安抚道,“你可知道大唐当年如何处置颉利可汗?”
nbsp使者连连点头。这段历史他自然知晓,颉利可汗趁隋末乱世肆虐中原,迫使唐高祖称臣纳贡。
nbsp但大唐生擒颉利后,不仅未加杀害,反而赐予高官厚禄,让其在长安安享晚年。
nbsp“颉利与我大唐有血海深仇,尚且如此优待。”李乾语重心长,“尼泊尔王主动归顺,大唐岂会亏待?必让他在长安享尽荣华富贵。”
nbsp使者闻言,激动得浑身颤抖。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家君王在长安的锦绣前程,那是尼泊尔王室几代人都不敢想象的福分。
nbsp当然,唐朝对颉利可汗的处置也并非全然仁慈。
nbsp每逢盛大宴会,这位曾经的草原霸主不得不穿上突厥服饰,在宴席间起舞助兴。
nbsp这种精神上的羞辱,远比肉体上的惩罚更让他痛苦。最终,颉利可汗在屈辱与愤懑中郁郁而终。
nbsp相比之下,尼泊尔对唐朝毫无威胁,又是主动归降,自然不会遭受这般待遇。只要尼泊尔王安分守己,在长安安享富贵绝非难事。
nbsp“谢监军恩典!”使者闻言大喜,悬着的心终于落地。他当然知晓颉利可汗的遭遇,相比之下,尼泊尔王的待遇简直好得太多。
nbsp接下来的事宜就简单了,使者详细介绍了尼泊尔的情况,哥舒翰与李乾与众将商议后,决定派一员将领率两千精兵进驻尼泊尔。
nbsp同时要求尼泊尔王尽快启程前往逻些,以便随唐军一同返回长安。使者对此一口应允。
nbsp随着哥舒翰一声令下,两千唐军在使者引领下,浩浩荡荡向尼泊尔进发。
nbsp就在处理完尼泊尔事宜后,李隆基的圣旨如期而至。
nbsp旨意主要有二:一是正式批准征讨天竺的计划,授权哥舒翰全权负责,择机出兵。这等于给了哥舒翰极大的自主权,让他振奋不已,誓要一举拿下天竺。
nbsp二是严令李乾即刻撤军,因为安西都护府的形势已岌岌可危,高仙芝能支撑多久谁也无法预料。唐军必须尽快撤回河湟之地休整,待平定吐蕃庆典结束后,立即挥师西进,与大食决战。
nbsp这个时间点至关重要,必须在安西四镇陷落之前完成西进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
nbsp以唐朝的国力和唐军的战力,即便安西四镇失守也能夺回,但必将付出惨重代价。
nbsp若能及时西进,不仅能避免这些损失,更能与高仙芝里应外合,给大食以沉重打击。
nbsp接到圣旨后,哥舒翰与李乾立即召集众将商议撤军事宜。
nbsp“诸位!平定吐蕃一战,我们取得了圆满成功!”哥舒翰环视众将,只见人人昂首挺胸,喜形于色,仿佛又打了一场大胜仗。
nbsp撤军意味着吐蕃战事真正落下帷幕,这怎能不让将士们欢欣鼓舞?
nbsp“哈哈!”众将发出会心的笑声,甜如饮蜜。
nbsp“吐蕃之地,华夏数千年未能纳入版图,如此奇功成于我辈之手,这是我们莫大的荣耀!”哥舒翰豪情万丈,“人生若此,夫复何憾!”
nbsp“人生若此,夫复何憾!”众将齐声呼应,声震云霄。
nbsp“陛下旨意已到,命我等即刻撤军。”哥舒翰剑眉一扬,“撤回的将士将在河湟之地休整,待庆典结束后即开赴西域
第243章 东西两线的抉择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