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2章 汉纪三十八 肃宗孝章皇帝上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360小说]https://m.360xsl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bsp;nbsp下邳人周纡担任洛阳令,刚到任,就先问当地大族的名字;下属列举了一些乡里豪强的名字来回答。周纡严厉地发怒说:“我本来问的是像马氏、窦氏这样的贵戚,怎么会问这些卖菜的小混混呢!”于是下属们领会他的意思,争着用严厉的手段办事,贵戚们都小心翼翼,京城的风气也变得清正起来。窦笃夜里来到止奸亭,亭长霍延拔剑对着窦笃,肆意辱骂。窦笃把这件事上奏给章帝,章帝下诏召司隶校尉、河南尹到尚书台责问;还派剑戟士去逮捕周纡,把他送到廷尉的诏狱,过了几天,又把他赦免放了出来。
nbsp章帝任命班超为将兵长史,任命徐干为军司马,另外派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。李邑到达于窴时,正赶上龟兹攻打疏勒,他因为害怕不敢前进,就上书说在西域建立功业不可能成功,还大肆诋毁班超,说:“班超搂着娇妻,抱着爱子,在国外安乐享受,没有回国的心思。”班超听说后叹息道:“我又不是曾参,却遇到像曾参母亲三次听到有人说儿子杀人就相信那样的谗言,恐怕要被当时的人怀疑了!”于是送走了自己的妻子。章帝知道班超忠诚,就严厉斥责李邑说:“就算班超搂着娇妻,抱着爱子,可那些想回家的一千多人,怎么可能都和班超一条心呢!”命令李邑到班超那里接受指挥调度,还下诏说:“如果李邑适合在外面任职,就把他留下来跟从班超做事。”班超马上派李邑带着乌孙王子回京城。徐干对班超说:“李邑之前公然诋毁您,想破坏在西域的事业,现在为什么不按照诏书把他留下,另外派其他官吏送王子回去呢?”班超说:“你这话太狭隘了!就因为李邑诋毁我,所以现在才派他回去。我问心无愧,何必在乎别人的议论呢!为了一时痛快留下他,这不是忠臣所为。”
nbsp章帝任命侍中会稽人郑弘为大司农。以前交趾七郡进贡和转运物资,都要从东冶走海路,风浪很大,路途艰险,经常有人溺水身亡。郑弘上奏请求开通零陵、桂阳的山路,从那以后道路畅通,成了常用的通道。郑弘在职两年,节省下来的费用数以亿计。当时天下大旱,边境又有警报,百姓粮食不足,但国库却很充实。郑弘又上奏建议减少各地的进贡,减轻徭役费用,来帮助饥饿的百姓;章帝听从了他的建议。
nbsp评论
nbsp建初八年的历史剧情,简直像部“权力洗牌+人性考验”的连续剧,槽点与亮点齐飞。
nbsp马氏外戚的“翻车”堪称“富不过三代”的古代版。马廖手握好牌打得稀烂:自己“宽缓”管不住子弟,儿子马豫骄奢还敢“投书怨诽”,弟弟马防、马光搞“房地产开发”(大起第观)、疯狂敛财(赋敛羌胡),活生生把马太后攒下的好名声败光。杨终早早就预警“要结轻狡之客会出事”,可惜没被听进去。最后全家被免,只剩马光“留校察看”,完美诠释了“不作死就不会死”——特权这东西,管不住就会变成催命符。
nbsp窦宪的“嚣张”把“权二代”的跋扈演活了。强抢公主园田还敢撒谎,被章帝骂“堪比赵高指鹿为马”,这剧情够抓马。更讽刺的是,民间都流传“靠贵戚翻身”的歪理,可见外戚专权的风气已经带偏了价值观。第五伦的劝谏说得够透彻:“别让投机分子围着贵戚转”,但窦宪根本没在怕的,毕竟“皇后姐姐是最大后台”。这种“背靠大树耍横”的操作,古今都不新鲜,可惜章帝只骂不罚,埋下了后来窦氏乱政的雷。
nbsp班超的格局简直是“职场天花板”。被李邑背后捅刀“拥妻抱子不想回家”,他不辩解只“去其妻”自证清白;皇帝给机会留难他的人,他却放李邑回京,还说“内省不疚,何恤人言”。这种“不搞报复、专注做事”的胸襟,在勾心斗角的官场里像股清流。对比窦宪的鸡肠小肚,班超能镇住西域不是没道理——格局决定结局,这话诚不欺我。
nbsp周纡的“硬核治京”像极了“扫黑除恶”爽文。刚当洛阳令就放话“只查马、窦这种贵戚,卖菜的懒得理”,亭长敢拿剑指着窦笃骂,这股“不管你后台多硬我都敢碰”的狠劲,把京城贵戚吓得“走路都踮脚”。虽然最后被短暂下狱,但这波操作圈粉无数——有时候治顽疾,还真得靠这种“不讲情面”的铁腕。
nbsp郑弘的“基建狂魔”属性救了无数人。打通零陵、桂阳峤道,把交趾进贡的“海上生死线”改成“陆地安全通道”,省下“亿万计”成本,这才是真正的“民生工程”。后来又建议“减徭费、利饥民”,妥妥的“务实派官员”模板。比起那些搞形象工程的,这种“解决真问题”的干部,才该被记功。
nbsp这一年最扎心的是章帝的“双标”:对马家够狠,对窦宪却“骂完就放”,说到底还是“看皇后脸色”。皇权的软肋从来如此——制度再严,抵不过枕边风和外戚势力。而班超、郑弘这些人的闪光点,就像在权力阴影里透出的光,证明不管环境多复杂,总有人在认真做事。这种“泥沙俱下”的真实感,或许就是历史最耐看的地方。
喜欢。
第252章 汉纪三十八 肃宗孝章皇帝上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