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9章 汉纪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360小说]https://m.360xsl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打不下来,大夏等国就会轻视汉朝,大宛的好马也弄不来,乌孙、轮台等地会更敢刁难汉朝使者,还会被其他国家笑话。于是汉武帝查办了主张放弃伐宛的邓光等人。他赦免囚徒,征发不良少年和边境骑兵,一年多后,从敦煌出发的军队有六万人,还不算那些自愿跟随的,另外准备了十万头牛、三万匹马,还有上万头驴和骆驼,粮草、兵器弓弩准备得十分充足。这一举动搞得全国骚动,陆续调派五十多位校尉支援伐宛。大宛城中没有水井,靠城外的流水取水,汉军就派水利工匠改变城外水道,让大宛城失去水源。又增派十八万戍卒到酒泉、张掖以北,在居延、休屠屯兵守卫酒泉;还征发七类人当兵,包括犯罪的官吏、逃亡的人、上门女婿、商人、曾经和父母祖父母有商人户籍的人;安排专门运送粮草的队伍,车辆和人员络绎不绝;任命两位熟悉马匹的人为执马校尉、驱马校尉,准备等攻下大宛后挑选好马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nbsp李广利再次出征,这次兵多势众,路过的小国不敢反抗,纷纷主动献出粮食。到了轮台,轮台不投降,汉军攻打几天,直接屠城。从这往西,汉军顺利抵达大宛城,到达的兵力有三万人。大宛军队迎战,被汉军射箭击败,退回城中死守。李广利本来想先打郁成城,但担心久攻不下让大宛想出更多诡计,就先到了大宛,切断水源后包围城池,攻打了四十多天。大宛贵族们慌了,商量说:“大王母寡藏着好马,杀了汉朝使者,现在杀了大王,献出好马,汉军说不定就撤了;要是还不撤,咱们再拼命也不迟。”于是一起杀了母寡。汉军攻破外城,俘虏了大宛勇将煎靡。大宛人十分恐惧,退入内城,拿着母寡的脑袋,派人跟李广利谈判:“汉朝别打了,我们把好马全拿出来任你们挑选,还供应汉军粮食。要是不答应,我们就杀光好马,康居的救兵也快到了,到时候我们在内,康居在外,两面夹击,你们好好想想咋选!”当时康居见汉军士气正盛,没敢出兵。李广利听说大宛城中有汉人教会他们打井取水,而且粮食储备还不少,心想:“我们是来杀首恶母寡的,现在他脑袋都送来了,不答应他们,他们死守城池,等康居趁我们疲惫时来救援,我们必败。”于是同意了大宛的求和条件。大宛拿出马匹,让汉军挑选,还拿出很多粮食供应汉军。汉军挑了几十匹好马,中等及以下的公马、母马三千多匹,又立了之前对汉朝友好的大宛贵族昧蔡为新王,双方结盟后撤军。
nbsp当初,李广利从敦煌出发时,兵分几路走南北两道。校尉王申生率领一千多人单独到郁成,被郁成王消灭,只有几个人逃脱,跑到李广利那里。李广利派搜粟都尉上官桀去攻打郁成,郁成王逃到康居,上官桀追到康居。康居听说大宛已被汉军攻破,交出郁成王。上官桀派四个骑兵绑着郁成王去见李广利。上邽骑士赵弟担心郁成王在路上跑了,拔剑斩下他的首级,追上了李广利。
nbsp评论
nbsp太初二、三年的汉朝,堪称“跌宕起伏的魔幻现实主义大剧”,汉武帝在各种挫折和反转中,展现出“头铁”与“豪横”并存的复杂形象。
nbsp军事方面,李广利首次西征惨败,赵破奴全军覆没,这接连的失利堪称“大型翻车现场”,暴露出汉朝在军事指挥、后勤保障和战略预判上的严重不足。尤其是李广利为了获取宝马而兴师动众,却因准备不足铩羽而归,将一场军事行动变成了“面子工程”的失败典型。但汉武帝不甘心认栽,反而发动更大规模的二次远征,这种“不蒸馒头争口气”的执拗,虽然最终拿下大宛,却也让全国陷入骚动,消耗了巨大的人力、物力,凸显出他晚年好大喜功、不计成本的决策风格。
nbsp政治上,丞相公孙贺接到任命时的“绝望痛哭”,生动反映出当时大臣们在高压统治下的惶恐心态。列侯们从鼎盛走向衰落,子孙违法失国,既体现出贵族阶层的堕落,也暗示着汉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逐渐加剧。
nbsp外交与边防上,匈奴不断侵扰,汉朝虽有防御举措,但仍被匈奴突破防线,反映出双方军事对峙的紧张局势。而汉武帝在西域的强硬态度,虽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汉朝的威望,但也让西域诸国看到了汉朝的霸道,为后续的外交关系埋下隐患。
nbsp这两年的汉朝,表面上汉武帝依然以强势姿态掌控大局,但内里已经危机四伏。军事冒险带来的民生压力、统治阶层的人心惶惶,都在透支着汉朝的国力和根基,辉煌背后的裂痕正在悄然扩大。
喜欢。
第99章 汉纪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