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708章 资本逐鹿:万亿巨头引发的建造狂欢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360小说]https://m.360xsl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2025年10月28日,湘城星沙区的量子新闻屏被一则消息刷屏:**“星宁地产集团斥资800亿,打造中部顶级智能别墅区及双产业园区!”**这条新闻如同一颗深水炸弹,瞬间引爆了本地建筑市场。星宁集团二万亿市值的金字招牌,搭配“两三千万利润”的诱人蛋糕,让湘城乃至周边省市的建筑公司纷纷摩拳擦掌,一场激烈的商业争夺战就此拉开帷幕。

    巨头效应:资本磁场下的企业躁动

    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,湘城老牌建筑企业“湘建智能”的会议室里气氛紧张到凝固。董事长陈建国猛拍会议桌:“星宁集团的项目就是块肥肉!接下这个单,我们不仅能完成技术升级,还能跻身一线建筑商行列!”他调出星宁集团过往项目的数据——滨海新区未来之城、杭城湾区智能港,每个项目都以“黑科技”和“暴利”着称。技术总监推了推眼镜:“但星宁的招标要求极高,他们的量子建造标准,我们目前只达到60%。”

    与此同时,新锐企业“智筑未来”的CEO林薇却展现出别样的野心。她在全员大会上挥舞着量子平板:“这是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!立刻启动‘星宁专项,把所有资源倾斜到智能建造技术攻关!”公司的量子实验室连夜灯火通明,工程师们盯着机械臂的测试数据,试图在72小时内突破量子混凝土浇筑的精度瓶颈。

    技术博弈:竞标背后的科技竞赛

    星宁集团的招标现场堪比科技博览会。沈知意坐在全息评标台前,看着各家企业的方案在眼前流转:有的展示自主研发的量子无人机建造系统,有的推出AI驱动的施工调度算法,甚至有企业直接搬出了与高校合作的“建筑机器人”项目。“湘建智能”的方案主打成本优势,承诺用自研的“蜂巢模块化建造”将工期缩短20%;而“智筑未来”则押注技术创新,他们的“脑机协同施工系统”能让工程师通过思维直接操控机械臂。

    但星宁的标准远超想象。招标书明确要求:所有参与企业必须通过“量子建造认证”,施工误差需控制在0.05毫米以内,且需配套提供“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”。更严苛的是环保条款——项目必须实现施工零污染、建材100%可回收。某企业代表看完细则后苦笑:“这哪是建房子,分明是在造航天器!”

第708章 资本逐鹿:万亿巨头引发的建造狂欢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