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东汉最后一个暴君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58章 信孔明,得永生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360小说]https://m.360xsl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自己内心真正的雄心壮志。

    刘协从没有想任何人谈及过。

    不是不说,是真的不能说。

    如果真的说出来,不夸张的说,不把这些人吓死,也差不太多。

    既然蔡邕有这样的志向。

    刘协倒是省去了再去物色人选。

    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!”

    “国丈既然有如此雄心,朕必定全力支持。”

    刘协说着,随手抓过龙案上的纸张。

    略作思量之后,便立刻奋笔疾书。

    将自己前一世记忆中,成本最低的造纸所需材料。

    和大致步骤,写了下来。

    将纸张折好,递给一旁的吉平。

    认真嘱咐道,

    “即刻送给司徒杨彪,责令长安太守杨修督办造纸术改良一事。”

    “传朕口谕,国家大事,不单单只是军务。”

    “此事,朕甚为看重,不可轻视!”

    听到天子的话,顿时将一旁的蔡邕惊得目瞪口呆。

    改良造纸术?

    就刚刚这寥寥数笔?

    蔡邕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。

    身为学者,没有人比蔡邕更清楚造纸的成本。

    虽然昔日的蔡侯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,将造纸术进行了一波改良。

    可纸张在当今,仍旧算得上是奢侈品。

    几十年来,不知道有多少人尝试过将造纸术进一步改良。

    不下上万次的试验。

    无数人几十年的苦心专研尚且无果。

    而眼前的少年,不过是片刻之间,就敢大言不惭的说改良了造纸术。

    这......

    就算是贵为天子,咱也不能这样吹牛逼吧?

    可是最近几个月,这位少年天子奇谋百出。

    各种毁三观的点子更是数不胜数。

    而在世人眼中所谓的荒唐事,这货更是没少干。

    可随着时间的推移。

    曾经所有令人匪夷所思的事,都已经初见成效。

    看着吉平捧在手中的纸张。

    蔡邕却已然不敢再有半分质疑。

    至于别人到底相不相信自己所为的改良造纸术。

    刘协压根就不关心。

    随着下一步军改政令的贯穿执行。

    一旦造纸术得到飞速发展。

    刘协倒是希望早一天将货币制度,进行一波彻底的大洗牌。

    “启奏陛下,阅兵授勋大典已经结束。”

    “诸葛丞相及各地守将,正在殿外请旨觐见。”

    没等蔡邕说话,宫门外便传来了小太监的通传。

    刘协闻言,连忙挥了挥手,正欲宣召。

    却陡然间看到蔡邕似乎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“国丈还有什么事么?”

    听到陛下询问,蔡邕连忙躬身跪地叩拜道,

    “臣想向陛下举荐一奇才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眼下丞相和众将帅请见,老臣就先告退了。”

    “等陛下抽出时间,可再命人传诏老臣!”

    蔡邕说着,再次叩拜。

    方才只顾着一时振奋,报纸发行的小事耽搁良久。

    竟然没来得及将庞统举荐给天子。

    眼下出兵征讨凉州在即。

    蔡邕也只能将举荐庞统之事推后。

    虽然庞统有经天纬地之才。

    可毕竟相貌有些对不起观众。

    如今天子身边可谓是人才济济。

    毒士贾诩,颍川名士徐庶。

    更有卧龙诸葛亮这等当世大才。

    在这个看脸的时代。

    天子到底会不会看重庞统之才,蔡邕实在是不敢断言。

    卧龙凤雏,得一便可安天下。

    本是对两人才能的高度评价。

    可此时,却显得凤雏,似乎有些多余。

    如此一看,这庞统的确是水了点。

    长相没过关也就罢了。

    出场时机却也这般尴尬。

    除了略感惋惜,蔡邕也是感到一丝无奈。

    刘协听到蔡邕要有大才举荐。

    以为这老头是要给自己推荐几个新闻媒体的主编。

    便没有往心里去。

    恰恰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误会。

    却令刘协险些错失大才。

    可也恰恰是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误会。

    却为刘协夺取西川,奠定了基础。

    蔡邕退去不多时。

    诸葛亮连同众将,奉诏步入大殿。

    除了吕布,其余所有将帅,几乎全部到齐。

    早在今日阅兵大典开始之前。

    吕布就已经跟自己禀报过。

    为了能随圣驾出征,这货此时应该已经离开了洛阳。

    赶赴“考古”前线,执行自己交代的杀人灭口任务去了!

    至于是杀什么人,灭什么口。

    自己的乖儿子吕布,自然心中有数。

    没等刘协开口询问军改政令一事。

    张辽率先踏前几步,不顾甲胄在身,双膝跪地叩拜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有一事不明。”

    “由于近百年来黄河数次改道,函谷关早已不是昔日的咽喉关隘。”

    “此番陛下与丞相下令重修函谷关,并严令末将把重兵调集到函谷关镇守。”

    “此举不仅耗时费力。”

第158章 信孔明,得永生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